草鴞

草鴞CRW 8135(陳世明)

草鴞
Tyto longimembris  
身長:32~42 cm  
體重:380~550 g

  草鴞顧名思義,主要棲息在草生地的環境,但由於生存環境跟人為環境有極大的重疊,棲地可能常受到人為擾動,使得草鴞可能是目前台灣數量最少的貓頭鷹。

 

草鴞2011年初生個體(female)

  草鴞的顏盤相當明顯,看起來猶如猴臉,又名"猴面鷹";其腿部比例較長,適合在草叢中行走。草鴞生性極為隱密低調,其鳴叫聲與蟋蟀鳴聲極為類似,很容易被人忽略。透過訪談民眾發現很少有人接觸過草鴞,過去紀錄大多來自誤中鳥網的個體。

 

草鴞IMG 4972
隱身於草叢中的草鴞雛鳥

  不同於台灣其他貓頭鷹,草鴞營巢於草生地的地上,其巢區因親鳥常進出會形成小型隧道。草鴞繁殖時甚為敏感,若遭驚擾很可能會棄巢,因此繁殖成功率似乎並不高。

 

草鴞IMG 4049
人跡罕至的草生地是草鴞重要的棲息環境

  如何針對草鴞保育是個難題,其活動範圍甚大,且淺山平原區多為私人用地,較難以為其劃設保護區。而人為的整地作業、焚燒野草等也可能對草鴞棲地造成干擾;另外流浪貓、狗也可能對草鴞造成威脅,再加上滅鼠藥造成二次毒害的潛在因子,草鴞要在台灣生存可謂困難重重。然而鄰國如菲律賓、越南等地草鴞並不少見,且甚至會出現在城鎮中的間隙地,其間的差異值得大家探討與省思。

 

 

您目前位置:首頁 台灣的夜行性猛禽 草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