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簡史
- 詳細內容
- 分類:關於本會
- 發佈於:01 十月 2013
鷹緣際會,有志一同
台灣猛禽研究會的成立,凝聚了許多人對猛禽的熱情與彼此的因緣,對猛禽癡迷是這群人的共同特徵,在鷹緣際會之下,很自然的結合成一個團體。 最初,原本就著迷於猛禽的林文宏在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擔任專職期間(1989~1994),執行了「墾丁猛禽調查」、「全台猛禽調查」、「觀音山猛禽調查」、「林鵰生態調查」等數個猛禽調查計畫,執行期間結識了全國各地許多同樣喜好猛禽的鳥友。
同時,藉由吸收外國的資訊,林文宏瞭解世界各國有許多為了關注猛禽而成立的民間組織,因此興起成立一個以關注台灣猛禽為宗旨的民間社團的念頭。
1994年夏天,林文宏決定將這個想法付諸行動,他邀好友「自然野趣」專賣店的創辦人吳尊賢共同具名,發函給北台灣喜愛猛禽的朋友們,邀請大家於 8月1日 在自然野趣齊聚一堂,討論這個想法。當天共有29名鷹友參加,大家互相認識、交換意見,經過熱鬧又興奮的討論後,得到一致共識:「製作通訊錄,成立組織,定期聚會,共同研討猛禽知識」。雖然這天只是輕鬆的聚會,卻相當於本會的發起人會議,可說是本會的創會紀念日。
雖然沒有會館、沒有經費,但只要有熱誠,沒有辦不到的事。為了落實「定期聚會」的結論,1994~1995這兩年期間會員們分組輪流做莊張羅聚會場地,包括吳尊賢利用他的自然野趣專賣店、林文宏利用他家、在台大唸書的陳恩理與方韻如等同學商借台大教室、在陽明山國家公園任職的黃光瀛招呼大家到菁山自然中心、在榮民總醫院任職的江明亮招待大家享用其精神治療室等,雖然篳路藍縷,但也順利完成最初兩年的聚會活動。
1994年12月16日在台大森林館的聚會中,大伙決議以「台灣猛禽研究會」作為本會會名,將「研究」置入會名中,是希望落實「知識才是保育最大的力量」的中心思想。同時,劉小如老師親自為本會的英文名字取為「Raptor Research Group of Taiwan」,簡稱「RRGT」。擅長組織與文字的王誠之則幫大家起草章程。
經過幾次聚會,RRGT的組織與運作逐漸成形,會務由學術、資訊、編輯、總務等4個義工組共同運作;每月的月會仍是會員活動的重心,月會的內容包括觀察心得分享、專題演講、讀書會、主題研討、會務討論等,其中對於猛禽知識的研討仍是重心,會員在參與讀書會與主題研討的過程中彼此切磋,增長了許多猛禽知識。聚會也常以戶外活動的方式進行,實地研習猛禽辨識、調查等技術。
初試啼聲,舉辦研討會
成立後僅第二年,幹部們覺得RRGT應該要開始走出自己的小圈圈,發揮影響力來提醒社會大眾重視猛禽,因此決定以本會著力較深的調查研究作為基礎,舉辦國內首次完全以猛禽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1995年11月26日假台北市重慶南路知新生活藝術廣場舉辦「1995台灣猛禽生態研討會」。由於沒有任何外界經費奧援,為了支應成本,這場研討會不得不以賣票收費的方式來接受報名,舉辦之前大家都忐忑不安,擔心冷門且收費不低的研討會沒人來參加,想不到卻是超過百人爆滿的聽眾。經由這次的成功,也確立了本會每5年舉辦一次猛禽生態研討會的傳統。
推廣認識猛禽,舉辦研習營
有鑑於台灣的猛禽雖然種類豐富,但因行蹤飄忽、辨識困難,對一般民眾甚至於賞鳥人而言都難以親近,遑論瞭解。 RRGT特地於1996年4月假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的月涵堂舉辦「猛禽辨識研習營」,教導學員辨識猛禽的要領並推廣科學記錄的習慣,結果有多達70位學員報名參加,足證猛禽是非常吸引人的課題。 從此,藉由舉辦研習營來促使社會大眾認識猛禽,弦歌不輟,成為RRGT每年的傳統任務之一。
從無到有,會館的遷移
1996年1月起,急公好義且對鳥友極為友善的企業家蕭家崑慨然將他位於復興北路的辦公室的一部份無償借給猛禽會當作聚會場所,從此RRGT有了固定的會館,甚至於在2001年後成為秘書處的辦公室,一直用到2003年底,這段期間稱為「復興會館」期,RRGT在此逐漸成長與穩定發展,在此數不清的聚會是早期會員的共同美好回憶,蕭家崑對RRGT的義助與貢獻在會史上永難抹滅。
2004~2005年RRGT會館遷至民權東路,這段期間為「民權會館期」。2006年後再遷至長春路,進入「長春會館期」,2017年再度搬遷於北投明德路附近,「明德會館期」使用至今。
走入國際,發揚台灣
對於猛禽知識與保育的追求,RRGT一開始就不以台灣劃地自限,反之希望能多與國際交流,畢竟地球只有一個,保育沒有國界。1995年 劉小如 老師與林文宏前往西班牙參加由國際猛禽組織WWGBP所主辦的「全北區猛禽研討會」,發表論文介紹台灣的猛禽遷移狀況,這是RRGT成立後會員首次出席國際研討會,同時也將台灣的猛禽研究保育現況傳達給國際社會。爾後,經常與國際交流成為RRGT的常態。
1997年1月,資深的日本猛禽研究者山崎亨與井上剛彥特地前來台灣拜會RRGT,他們在日本研究金鵰與熊鷹的生態多年,深覺猛禽研究與保育是一項長遠的路,應結合各國人士攜手並進,方能有成,因此擬結合亞洲各國的猛禽相關組織與人士共組「亞洲猛禽研究保育聯盟」(簡稱ARRCN),彼時亞洲各國的猛禽組織甚少,台灣的RRGT成了他們尋求合作的第一個伙伴。RRGT對其願景深表贊成,全力支持。1998年底,ARRCN正式在日本滋賀縣琵琶湖博物館所舉辦的「第一屆亞洲猛禽研討會」中成立,劉小如、黃光瀛等前往參加,且獲推舉為ARRCN的執行委員。之後ARRCN在亞洲的猛禽研究保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RRGT的積極參與也開啟了許多國際合作的契機。
正式立案,邁向新世紀
2000年7月,ARRCN在印尼舉辦第二屆亞洲猛禽研討會,會議期間決議邀請RRGT於2003年在台灣承辦第三屆亞洲猛禽研討會。這個訊息由擔任ARRCN執行委員的劉小如老師與黃光瀛帶回,RRGT會員們在月會中討論後,決定接受這項任務。
RRGT自1994年創會後,除微薄的會員入會費收入外,並無財產亦無專職人員,會員完全以義工方式來實踐宗旨,且為了儉省各項行政負擔,始終未向政府登記立案。然而,為了籌辦第三屆亞洲猛禽研討會的重責,必須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援,因此RRGT於2001年6月正式向內政部登記「台灣猛禽研究會」為全國性社團(證書編號為台內社字第9022122號),成為政府於1999年解禁以「台灣」為全國性社團之名後,最早以台灣為名的保育社團之一。
RRGT在章程上清楚揭櫫立會宗旨:「結合喜愛猛禽人士,共同研討猛禽之知識,促進對猛禽之研究與保育,並反對獵捕、馴養、破壞棲地及其他任何形式危害猛禽生態之行為」。發起人之一,陪同RRGT一路走來的鳥類藝術家何華仁當選首屆理事長。原本在廣告公司任職的王誠之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擔任RRGT秘書長,自此RRGT有了專職人員。新世紀伊始,RRGT將遂行更遠大的夢想。
鷹揚墾丁,八方豪傑來相會
經過長達2年的籌備,2003年10月墾丁的天空鷹況精采如昔,地面引頸企盼的人卻多出許多國際臉孔,「第三屆亞洲猛禽研討會」在墾丁盛大舉辦,乃是台灣首度舉辦的國際性猛禽研討會,共有來自20個國家230人參加,發表24篇口頭報告及23篇海報。這次研討會不僅讓各國猛禽愛好者齊聚一堂,親炙久聞的墾丁鷹空,也讓台灣墾丁的「鷹名」更加遠播。
之後,「第四屆亞洲猛禽研討會」於2005年在馬來西亞舉辦、2008年在越南、2010年在蒙古、2012年在南韓、2014在印度、2015年在泰國舉辦的第五至第九屆亞洲猛禽研討會,RRGT總是積極組團參與並發表論文,不僅讓自己迎向世界,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研究,是為了保育
在RRGT的信念中,保育除了經由解說教育來激發社會大眾的關心外,更需賴厚實的科學知識作基礎來制定策略與行動綱領,而長期的調查研究就是為了累積保育所需的知識。RRGT結合了生態相關學者與眾多非生物科系出身的業餘人士,兩者對猛禽的關心殊無二致,在執行調查研究計畫過程中同心協力、相輔相成。
近年RRGT所執行的調查研究計畫如下,各計畫的相關細節可於「猛禽研究」中查閱。
- 觀音山過境猛禽調查(1991~2010)
- 台北地區大冠鷲的繁殖調查(1992~2005)
- 台灣猛禽資料庫建立計畫(2002~2004)
- 墾丁國家公園春季及秋季過境猛禽族群調查(2004~)
- 林鵰棲地利用之研究(2004~2006)
- 台灣地區遷移性猛禽長期監看計畫(2005~2007)
- 四種大型森林猛禽棲地與生態區隔研究計畫(2007~2009)
- 灰面鵟鷹遷移之衛星追蹤計畫(2008~2010)
- 台灣北部鳳頭蒼鷹利用都市棲地環境研究(2014~)
欣賞,是愛護的開始
雖然以研究為名,但RRGT絕非以此孤芳自賞。反之,嘗試用各種通俗方法來讓社會大眾關心猛禽是RRGT一直在走的路。猛禽向來是人類文明中被崇拜與讚嘆的優雅物種,而RRGT宗旨中也將「欣賞猛禽之美」明列為任務,因此推廣欣賞猛禽之美也是RRGT多年來很注重的一環。 拜機緣之賜,RRGT首屆理事長何華仁是知名的鳥類藝術家,在他的領導策劃下,RRGT歷年來在各種場域推出許多與「欣賞猛禽之美」有關的展覽、活動或產品,例如:1999年舉辦的「台灣猛禽生態藝術展」、2004年舉辦的「猛禽生態攝影展」等。何華仁為RRGT所設計的海報、書籤、貼紙、T恤、魔術頭巾等多種產品更是推展愛護猛禽的最佳代言者。此外,本會會員陳一銘是另一位讓RRGT與有榮焉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不多,RRGT所出版的《台灣猛禽研究》各期封面是系列代表,而1998年他為郵政總局繪製的猛禽郵票更是流傳在民間的精品。其他RRGT所推出的猛禽藝術品,請見「鷹仔舖」
願景
RRGT的會史仍短,短短二十幾年來雖然對台灣猛禽的研究保育盡了一些努力,但在全球自然環境劣化速度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這些努力仍顯得非常不足,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期望政府繼續支持,RRGT更望民間不論企業或個人的支持,大家攜手努力,保育台灣的猛禽與自然環境,讓台灣恢復為鳶飛魚躍的樂土。